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9集课程复讲 |
|
魏代霞学长 |
|
|
1.通财之义的“财”分为哪两种?我们要如何利用“财”帮助朋友? 分为内财和外财,内财指经验、智慧和劳力,外财指钱财、物品。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,不要因善心反而帮他做了恶事,所以要帮得有智慧,善巧方便引导他也来学习《弟子规》,真正让他认识到不顺的原因,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,改变命运。
2.文言文对炎黄子孙有何重要性?如何学习文言文? 能够把古圣先贤的智慧流传下来,让后人也能看得懂,能直接与成为圣人的弟子。文言文能让我们穿越时空,直接学习圣贤的智慧,这是古人对后人的最大恩泽。 学习文言文,其实也很简单,李柄南老师说过,如果能背五十篇文言文,就能看懂文言文,如果能背一百篇,就能写文言文。学习贵在持之以恒,身体力行。《大学》里讲到,格物、致知、意诚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3.怎样才能做到“凡出言,信为先,诈与妄,奚可焉”? 首先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,言出必行,要不分对象、不分场合,童叟无欺,能做到的事情才要答应,“事非宜,勿轻诺;”否则,“苟轻诺,进退错”。如果因为疏忽等原因确实没有做到,一定要以诚相待,不可推委、掩饰,勇敢地承担责任。 4.“话说多,不如少,惟其是,勿佞巧”如何正确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? 言多必失,话说得很多,往往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,因此会“祸从口出”。所以要“三思而后言,三思而后行”。多说不如少说,要适机而说,多说好话,利益他人的话,柔软的话,鼓励的话,诚实的话,智慧的话,让别人感到舒服,成就对方。语言的多少往往反映人内心的状态,《易经》里提到“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众,”吉祥的人往往说得很少,很浮躁的人往往说得很多,表现得很焦虑,不能沉得住气。
5.与人交谈要抓住什么原则? 要能引导别人能够自我反思,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内心就会平静下来,而不致于意气用事。从自身找原因,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,从而唤起对方的那一分惭愧心。 人与人在言谈,往往很容易受情绪感染,情绪影响。但是可要切记,不可听片面之词,不可听一面之词。与人交谈绝对不可再制造纷争、制造纠纷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